每日看点!靶向发力向未来 江苏淮安交出“春天的事业” 温暖答卷

一年一个台阶,五年一次跨越。


(资料图片)

投入残疾人事业经费 6 亿元;全力办好10余个省市残疾人民生实事项目;劳动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率达44.61% ;全市共建成14个社区康复示范点,累计为101375人次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实现162个残疾人之家全覆盖,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200户……

一笔笔投入、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折射出五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要托起 “春天的事业”,就要将关心关爱残疾人的各项举措落在实处。在淮安,为33.35万名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生活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春天的事业”正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辅助性就业基地为残疾人就业增收提供平台

民生为本高效服务保障

干净整洁的宿舍、餐厅,多功能康复训练室、活动室,辅助性就业项目增收平台……走进淮阴区王家营街道沈渡村的友爱“残疾人之家”,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这个塑料板上有两个小爪子,这样对着按键安上去,听到‘咔嚓’一声就好了,很简单。”日前,残疾人雍建军正在教新来的伙伴安装键盘上的键帽。雍建军本来是一位货车司机,十年前一场车祸导致双腿残疾,只能坐在轮椅上。“从能跑能跳的正常人变成依靠轮椅行动的残疾人,刚开始对我的打击很大。在友爱‘残疾人之家’,我不仅认识了好多朋友,还能靠自己的双手获得收入。”雍建军激动地说。

据介绍,友爱“残疾人之家”设有辅助性就业操作间、康复室、休息室、厨房、多功能活动室、阅读角等,是集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来料加工于一体的辅助性就业机构。为了使广大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近年来,淮安市残联积极打造“残疾人之家”,既丰富残障人士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开拓他们的就业渠道,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政策密集出台,搭起新框架。在困难残疾人的背后,总有政府出台的系列兜底保障举措,为他们托举起“稳稳的幸福”。淮安先后出台了《关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方案》《淮安市“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全面落实残疾人的各项权利,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不断提高残疾人获得感。

惠残政策的落实,解决了残疾人基本的吃穿住医学等问题。兜底保障,让残疾人更有安全感。淮安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城乡并轨,并建立起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五年来,“两项补贴”累计投入金额达3.9亿元,惠及4.48万困难残疾人和5.03万重度残疾人,成为把残疾人中的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起来的重大制度保障。将部分符合条件的特困残疾人参照单人户标准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了困难群体救助的重大突破,目前全市享受“单人保”的人员达到2485人。投入1000多万元,创新打造“重度残疾人居家照护”项目,实现了重度困难残疾人居家照护服务“零距离”。投入96万元,全市创建30个“残疾人之家”示范点,让所有在机构享受托养服务的残疾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家的温馨”。为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供养等家庭中的精神、智力、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医养护”一体的寄宿制托养服务。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居家托养为基础,以日间照料为主体,以寄宿制托养为补充”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累计服务各类残疾人11733名,服务覆盖率位居全省第一。

一个普惠兜底、特惠补短,贴近市情残情的残疾人服务供给模式基本形成,残疾人事业向更加精准的方向发展。

爱耳日期间,为在训听障儿童免费做耳膜

优化服务助力梦想起飞

重度肢体残疾人老赵通过淮安市残联举办的特殊就业帮扶行动,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基地成功就业,他的人生就此亮了起来。“我都50多岁了,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还能过上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拿工资的日子,觉得生活又有盼头了!”每次说起就业的事,老赵总是难掩激动。淮安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创业等工作上出实招、求实效,全面提升了残疾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为打开残疾人“就业难”的突破口,淮安市残联先后联合人社、财政、民政、税务等部门,制定《淮安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办法》《淮安市残疾人就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自主创业的就业政策,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指导。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残疾人“六稳”“六保”工作,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实施惠残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对取得个体工商营业执照且有固定经营场所的自主创业残疾人以及盲人按摩机构,按照每家店面1000元标准发放疫情补贴。

五年来,淮安共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活动96次,举办包括盲人按摩技能提升、居家客服培训、电商直播在内的培训班227个班次,培训8555人。残疾人就业状况稳步改善,一大批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与魅力。

残疾人的品质生活离不开精准康复服务,更需要完善的康复服务体系。为解决康复申请不便捷、康复机构监管难等难题,淮安市残联将线上管理与线下服务相结合,打造了“互联网+精准康复”平台。五年来,全市共计为20902人次精神残疾人办理门诊特殊病种,使其能享受免费服药;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1798例;落实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18812人次;帮助72284人次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全市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99.66%、辅助器具适配率达99.95%,位居全省前列。

如今,残疾人收入逐年提高,创业环境越来越好,一幅美好幸福的民生图景已经向残疾人展开。

省残运会上,淮安体育代表团载誉而归

靶向发力实现参与共享

“以前没有无障碍通道时,我们生活很不方便,上下楼梯十分困难。有了无障碍通道后,我们出门办事、买菜都很方便,幸福感大大提高了。”日前,腿脚不便的市民朱大爷熟练地拄着拐杖,走在越河社区菜场的坡道上。他告诉记者,这里的无障碍坡道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了便利服务,让他真正“无障碍”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淮安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政策得到落实,本地及外地残疾人均可凭残疾人证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每年为300户以上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与三大通信运营商联合推出残疾人通讯优惠套餐。在残疾人法律救助站配备线上视频系统,为不方便出行的重度残疾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便利。

做好残疾人工作,要让残疾人在物质上有保障,也要让他们精神上更富足。淮安高度重视残疾人文体事业发展,围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开展系列文体活动,丰富了残疾人的生活。

淮安开展文化进家庭、读书分享会、书画征集评比等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购买服务,引进社会文艺团体到涉残机构开展表演,共计为残疾人倾情演出100余场。聚焦残疾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建设残疾人健身示范点,成功举办淮安市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市共有200余名残疾人运动员踊跃参赛。注重输送选拔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参加重大体育赛事,选派6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共获得35枚金牌、16枚银牌、10枚铜牌,并获评大赛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在2021年东京残奥会女子铅球F57级决赛中,淮安清江浦区培养的选手徐冕以10.81米的成绩获得银牌,并打破亚洲纪录。

近年来,淮安残疾人生活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为他们融入社会、展现自我创造了广阔舞台。培育了一批“螺丝钉”式的助残志愿者。运用“党建+群建”助残模式,着力培育“萤火虫”“寸草心”“小善义工团队”等社会助残组织,发扬“螺丝钉”式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目前,全市助残志愿者达到2.5万人以上。

靶向发力,一起向未来。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正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