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常有安居”名片,常州交答卷

民之所忧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

2022年,常州市住建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跟市委市政府实施532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风雨无阻持续推进“常有安居”工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用实际行动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贡献了住建力量。

2023,市住建系统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一如既往把“惠民生”作为第一追求,以枝叶关情之心纵深推进各项民生工程,持续破解租房难、住房难、上楼难、停车难等群众“心头难”,用心用情打造宜居城,全力擦亮“常有安居”这一民生名片,真正把常州打造成最有温度、人人向往的人居首选地。


【资料图】

住有安居

镜头回放:

2022年12月18日,总投资16.3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5%的梅亭佳园正式交付。时隔两年,曾经的“大板房”居民如愿拿到新房钥匙,住上“新房、暖房、安心房”。这个新建小区共有住宅11幢共计1352户,机动车停车位1200个,专门用于安置北环新村和丽华一村的大板房住户。

11月16日,常州科教城“金凤凰”人才公寓启用入住。2020年12月22日开工建设的“金凤凰”人才公寓总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共有45—118平方米6种户型、1683套精装公寓。首批共有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中科宏芯(常州)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大学等单位的100多位人才入住该公寓。

记者观察:

安居是百姓最朴素的心愿。

市委、市政府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于2020年启动了中心城区近22万平方米“大板房”治理专项工作,优先落实异地安置房建设,切实改善百姓居住条件。2022年,三个“大板房”异地安置房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共28.2万平方米,春节前后将陆续组织安置户入住。

常州将天宁区董头村二期、红庙头地块和钟楼区妇产医院东侧地块等三个“大板房”异地安置房项目建设纳入“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市住建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三个“大板房”异地置换房建设项目共获得上级补助资金7322.78万元。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前提下,对照既定目标、倒排工期,精心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克服疫情、高温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按序时进度推进工程建设。

2022年,常州还新建或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1.9万套(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产业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经验做法被列入住建部可复制经验清单,全省住房保障工作座谈会暨保租房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常州举行。

常州优化顶层设计,精准匹配需求,开发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产品体系,推动实现“人才跟着产业走,保租房跟着产业建”。常州通过新建改造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盘活存量资源,形成了国有存量资源盘活、安置余房资源回拢、企业闲置资源改造、园区老旧资源提升等模式,打造了一批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特色鲜明、服务周到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同时,打通税务、水电气、住建等部门政策通道,制定《保障性租赁住房优惠政策申请指南》,指导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主体按规定申请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并积极对接,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的信贷支持力度。常州还建立保障性租赁住房与“青年人才双资助”互为支撑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一站式”政务服务和“一条龙”生活服务,让新市民和青年人在常州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住有宜居

镜头回放:

“设计师来走访,看到我们几位老人在一间几十个平方的旧房间里打乒乓球,后来他们就把一个在二层楼的800多平方米的非机动车停车库,改造成了8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可以跳舞、唱歌、写书法、打乒乓,改得非常好。”荆川里小区的王大爷,说起老旧小区改造就打开了话匣子,竖起了大拇指。2022年,市住建部门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启动“设计师进小区活动”,面对面倾听居民心声,尽量满足居民改造需求,受到了旧改小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22秒。”步入长江公寓1幢乙单元新加装的电梯,热心业主魏彬自豪地报出了从1楼升到6楼所需时间。魏彬一家于4年前搬进长江公寓顶楼时,女儿才1周岁,他们天天抱着孩子爬6楼实在吃不消,那时起,魏彬对于电梯的渴望就特别强烈。这一次,依靠党员带头、社区专班、网格助力这“三大法宝”,2022年4月长江公寓1幢的甲单元、乙单元同时成功加装电梯,终于圆了魏彬等居民的“电梯梦”。

记者观察: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常州推进的“532”发展战略及连续三年实施的民生实事都囊括了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市住建系统聚焦“一老一幼”,探索建立“共商共谋、共改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在新一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高效能统筹,努力让老旧小区“出新”更“出彩”,有“颜值”更有“气质”,能“安居”更“宜居”。

常州通过成立“群众监督队”,全过程参与改造,确保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改得好不好,都由群众说了算,党群合力推进改造提升工作;通过多部门联动,成立“综合改一次”党建联盟,邀请设计师进小区等,科学统筹、集聚资源,综合落实停车位、垃圾分类、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燃气等地下管网更新、精品街道、333达标区建设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施工现象;在全省率先推广“阳光物业”服务平台,打造红色物业,培育先锋管家,积极发挥物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小区环境和服务阵地“双改造”“两促进”,打通老旧小区管理的“最后一米”。2022年,常州共计完成9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4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约6.8万户,获得资金补助5.19亿元。随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新建9000个非机动车充电端口。

常州按照“能加、愿加则尽加、快加”原则,通过建设和完善“1+13”机制,努力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堵点难点问题。“1”是统揽,即《常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办法》,“13”是13个配套政策及细化措施,主要是“惠民”“便民”。除了资金支持外,常州还依据上位法重点优化了加装电梯的征求意见范围、表决比例依据,在各镇(街道)增设便民服务点统一受理加梯申请,并由政府出资、协调、组织10部门9个专业管线的迁移;在“我的常州”APP发布加梯地图、办理流程、参建单位等信息,方便群众适时了解或申请办理。长远考量,对于部分暂时未达成共识,但又具备加装条件的,在老旧小区改造时先同步实施地下管线迁移,为今后加装提供便利。“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经验连续入选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2022年,常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共开工建设198部,其中年内完工120部。

住有乐居

镜头回放:

2022年6月,常州经开区横山桥芙蓉136户村民领到了宅改新居的钥匙,粉墙黛瓦的新中式风格别墅令村民赞不绝口。该项目位于横山桥镇梁家桥村北界,穿过江南园林特色的圆形拱门,独栋或联排的别墅、多层住宅等错落排开,置身其间,移步换景,别有风韵。此外,还建有1万平方米公建配套区,包括“芙蓉湖畔”新型社区服务、特色餐饮、休闲购物等业态。“比城里的别墅还好!”“功能配套齐全!”在农改房交付现场,村民的称赞不绝于耳。

记者观察:

以城乡融合为突破,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常州,也是市委市政府推进532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市住建系统聚焦“住有乐居”,全面推动城乡住房转型升级,把“住在常州”打造成留常州、品常州、爱常州的重要城市名片。

高起点谋划,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有序推进。2022年,常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抢抓新一轮发展最好的“时与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加快推进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持续用心用情答好这份民生“答卷”。全市累计完成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6080户。

坚持机制推动。完善“市级引导、县级主抓、镇级主导、村级主动”的工作机制,并纳入“532”发展战略和深化改革年度项目统筹推进,画出“路线图”,排定“时间表”,锚定目标任务,全面推动落实。同时,各板块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措施,积极打通工作路径,构建“合力”“共谋”的发展格局。此外,市农房办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跟踪调度进展情况,研究会商问题对策,及时推动难题化解、工作落地。

细化工作措施。持续开展农房改善意愿和村庄现状调查,找准工作切入点、突破口,理顺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走深入实。用好省级支持政策,促进各类资源要素整合集聚,积极推动用地、财政、金融、技术等配套政策发挥效用,不断提升规划发展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力求农房和村庄同步改善。迭代优化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免费供农民“菜单式”选择,满足农民群众建设现代化宜居农房的需要,不断提升农房建设风貌品质。

强化示范效应。注重分类施策,鼓励试点先行,突出正面引导,统筹乡村产业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宅基地制度改革、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一体推进。推动政策面对面“零距离”,充分保障全体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不断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房建设的热情,持续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通过武进区礼嘉镇何墅村和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芙蓉宅改北等农民自建区项目建设,广大农民对心目中的房子有了更多期待,自觉参与农房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增强。

2022年,常州还围绕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重大风险,专门出台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办法,在监管模式、归集方式、监管标准、用途管理、服务效率、公众监督六个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升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确保不发生期房烂尾的重大风险,确保期房业主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围绕提升商品住房“品质感”。着力推行“精益建造”,强化新建成品住房建设质量管理,加强精装修住宅全过程管控,不断提升住宅工程品质。着力推动消费市场品质功能升级,大力建设功能完善、绿色低碳、科技节能、健康安全的高品质住房。

(杨皓 李佳 周瑾亮 胡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