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视讯:探访南京“江中绿宝石”丨世界湿地日
芦荻迎风摇曳,花脸鸭水中嬉戏,成群的东方白鹳或翱翔高空或浅水踱步……这里是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从空中俯瞰,宛如长江中的一块碧玉。
(资料图片)
每天,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李全文都会前往湿地公园,监测园内的情况,“现在一、二月,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冬候鸟很多,最近我们发现了10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2万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脸鸭等等。”
今年是李全文参与新济洲生态保护建设的第15个年头,他亲眼目睹十多年间南京新济洲如何从一个江中洲岛变身生态宝库。
过去的新济洲,是隶属南京江宁区的一个村庄,村民们在大汛时常经受洪水侵扰。2000年11月,为了进行生态修复,江宁区对新济洲岛上1123户居民进行“生态移民”,自此这座洲岛开启休养生息模式,全面退出生产生活功能。2011年3月,新济洲湿地被国家林草局批准进行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2016年8月,它成为南京市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通过湿地生态修复、功能再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曾经的宅基地、农田和鱼塘逐渐淡去了曾经的痕迹,变成了森林沼泽、灌丛、林地等各类湿地,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率由2016年的39.98%上升到69.91%,维管束植物由354种增加到555种,鸟类由103种增加到215种,另有34种鱼类、37种两栖爬行类、19种哺乳动物。
候鸟从远处飞过,李全文就能迅速辨认出鸟类品种,熟练地介绍它们各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他对这里的一切如数家珍,说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能和岛上的“居民”不期而遇。
“刚刚从树林中飞过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它的嘴巴长且扁,形状与中国古典乐器琵琶十分相似,因此得名。这种鸟在空中飞翔的姿态轻盈优美,捕食的时候长长的嘴像镰刀一样在水中来回‘收割’。”他告诉记者,距2018年园内首次发现白琵鹭短短4年后,2022年,观测到的数量攀升到891只。
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之一。在年复一年的南北来往中,候鸟要面对人类活动、食物匮乏、生态退化等种种考验,一片保护完好的湿地是它们的乐园。
环境好不好,鸟用翅膀来投票。李全文表示,随着整个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水质变好,湿地内诸如鱼虾等食物越来越多,且湿地保育区占公园总面积的79.9%,环境处于原生状态,鸟类不受干扰,因此数量不断增长。
李全文对记者说,今年,新济洲还计划做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视频监测全覆盖,进一步发挥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社会功能,不仅打造“动植物的天堂”,也让大众共享湿地保护成果,“比如今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我们就会组织中小学生到这里参加研学活动,走近湿地、了解湿地”。
近年来,南京市经过精心修复保护,湿地公园数量翻了一番。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修复各类湿地2万多亩,自然湿地保护面积达3.26万公顷,建立省级以上湿地公园9个,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这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越冬候鸟来此停歇、越冬和繁殖,白琵鹭、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频现。新济洲的蝶变,正是江苏践行长江大保护,开展系列沿江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这块万鸟翔集、草木丰茂的“江心碧玉”上,一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守护湿地生态的和美画卷,正由许许多多像李全文这样的守护者、建设者,共同起笔绘就。
记者:张琳曼 摄像:谢自强 沈子涵 剪辑:宋梦真
关键词: 世界湿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