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短讯!我们的生活走出疫情,走进烟火气


(资料图片)

三年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添堵、闹心,还有对未来的担忧,好在一切坏情绪正在成为过去。这几天,我们的心情仿佛仍然沉浸在尚未褪去的节日烟火气中。今年的“年”似乎拉长了“战线”,三年来第一次这么正式地欢度春节和元宵节,迸发出了人们太多的热情。虽然说节日的气氛终将淡去,不变的是我们对生活的热情。继返工复产的大军赶回城市之后,乡村的春耕备耕也开始了,各地中小学也该开学了,我们的生活正在走出疫情走向正轨。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热闹的“灯会”。丁根厚/摄

我们度过了一个有惊无险的春节。说到有“惊”,这个“惊”是一种预警。在不能完全排除新冠病毒会在人员流动大、聚集性强的重大节日里爆发的情况下,有预警、有预案是正确的。说到无“险”,是因为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都从制度层面上做好了疫情防控。对于新冠疫情,我们也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正是对“放开”不等于“躺平”的生动诠释。所以,今年的春节、元宵节期间,从南到北到处是喜气洋洋过大年的欢乐场景。浓浓的中国“年”味回到了我们的生活里。“非遗文化过大年”,是一种普遍的节日场景。农历正月十五、十六,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故宫票务预定网站几乎崩溃,这折射出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巨大渴求。南方的舞狮、北方的秧歌,各地的灯光秀、冰雪季,似乎令疫情也“敬而远之”。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我们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

还是那句话,形势向好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无论疫情是否会死灰复燃,我们都要防患于未然。对于新冠疫情的防控,我们有自信的理由。三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举重若轻是一种做事的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实施“乙类乙管”措施以来,全国疫情日趋平稳,防控工作平稳有序。在经历了一次全国性的新冠病毒感染之后,近期出现全国范围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的防控选择了3个重点。把防控重点落实到“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社会层面上恢复常态。这是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的积极成果。

有句老话说得好,叫做“大疫不过三”。有的观点认为这不科学。虽然未必科学,却是古人的经验总结。疫情三年,我们并非坐等“大疫不过三”的时间表。我们的防控是科学的、严谨的,是主动作为的。比如疫苗接种等严格的防控措施,才为我们换来了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走出家门,走进热闹的烟火气。这绝不是任性的傻大胆。

我们的生活走出疫情走进了烟火气,绝非自我标榜。中国防疫获得普遍肯定。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8.1%的全球受访者赞赏中国三年来的防疫成果。这项全球调查涵盖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在内的全球21个国家。有目共睹的是,中国积极支持全球抗疫,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的防疫物资。这是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的“烟火气”正在燃成国际社会的希望。这不是我们自己的口号,这是国际投资机构嗅到的味道。中国疫情防控的成功与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使众多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多家外国在华商会认为,中国调整防疫政策,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继续成为世界经济迈向复苏的“稳定器”和增长的“发动机”。

中国的“烟火气”正在惠及我们的邻居。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之后,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纷纷加入“抢客”行列,官方热情地表示欢迎中国游客归来。中国游客的回归,无疑为亚太地区、特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的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复苏再添信心。

我们同国际社会一起经历了三年疫情的袭扰,也经受住了考验。可是我们还是要记住这句话,疫情防控面前没有“优等生”。因为我们距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因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重于泰山。今天,我们依然不敢风轻云淡地说疫情已经过去。还是那句话,“乙类乙管不等于不管”。或许人类在病毒面前是渺小的。可作为个体的人即便孱弱如沙也不可怕,因为我们有一种“聚沙成塔”的民族精神。一声令下,千里驰援。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统一调度、协同推进、多线并举、进退有序,彰显出我们抗击疫情、化解危机、应对变局的强大效能。

(感谢丁根厚提供题图照片)

关键词: 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