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村”的样本价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你见过24岁就当上村支书的女孩吗?最近,一条短视频火了。视频里,主人公张桂芳讲述了自己回乡当村支书的故事,人们由此认识了这位“95后”村支书和她的“彩虹村”。
26岁的张桂芳毕业于天津农学院,担任河南省鹤壁市三家村党支部书记已有两年多。面对曾经负债的村庄,她提出发展彩色墙绘,改变村貌,吸引游客。结果,不仅吸引了农业客商,曾经收益不高的土地也流转了出去,蜜本南瓜还成了支柱产业。其实,“彩虹村”本是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周围除了岭就是沟。伴随村庄走红,人们以其为样本做了很多解读。从乡村价值角度来看,这个普通村庄之所以能取得初步成绩,就在于彰显了乡村全面价值。
新发展阶段,彰显乡村全面价值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还有山清水秀的生态涵养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功能、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农民选择离土不离乡。目前,超过3/4的农民工在省域内就业,超过一半在县域内就业,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趋势明显。在上述背景下,开发农村多重功能、彰显全面价值,有着特殊意义。
借助乡韵乡味,突出乡村文化价值。不少乡村存在同质化现象,一个模子套到底,千村一面、千景一版。一个重要原因是独特的文化资源、民俗风情没有充分开发,市场细分不够,创意花样不多,没有“独门绝活”。要突出差异化,在区域特征、文化特点、民族特色上下功夫,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产业。要尽可能保留村庄风貌、肌理,借助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农耕文明,吸引更多文旅企业来投资兴业。
瞄准绿色生态,挖掘乡村生态价值。绿色生态是乡村的最大优势。过去,行路难、如厕难、环境差等成为影响农村生活的痛点,也阻碍了城里人下乡。“彩虹村”以修路铺管、清理河道开始,以村貌新带人气旺。这启示我们,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统筹考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可以把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互促互进,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依靠引人育才,追求乡村经济价值。戏好要靠唱戏人,乡村全面价值的挖掘离不开人才。到各地去,听到最多的,就是农村缺能人。以前做农业农村工作,更多的是考虑人往哪里去;而现在要重点考虑人从哪里来,吸引各方人才到乡村大显身手。过去更多的是考虑发展哪些产业和产品;现在还要考虑怎样规划布局、如何集聚要素,通盘考虑释放经济潜力。吸引人才,才能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和新颖想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带动农民增收。
聚焦农民主体,实现乡村社会价值。尽管城镇化率已达65.2%,但是仍有近5亿人常住农村。乡村是熟人社会,有乡愁乡情。一些地方在乡村建设中,存在盲目造绿造景以及过度亮化硬化等行为。“彩虹村”的例子启示我们,乡村建设主要是解决“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问题,而不是要另起炉灶搞新村建设,更不能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问需于农、问计于农、问效于农。
乡村不是凋敝落后的代名词,完全可以与城市一样,建设成为现代生活的承载地、美好向往的栖息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意味着,乡村必须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不仅要发展经济,而且要全面彰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展示产业美、生态美、社会美、文化美。(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