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点:宿迁泗洪:当手机成为农具 他们“跨界”当了主播
【资料图】
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有力保障。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突破口。宿迁市泗洪县紧盯发展需求,以识才的慧眼、聚才的良方、用才的胆识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广开门路,“聚”齐人才。泗洪县通过吸引本地人才返乡,有序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产业带头人回乡、外出务工能人返乡、企业家入乡等形式,吸引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32岁的宋雨春是泗洪县临淮镇邱台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大学毕业后,她留在了苏州工作,2016年4月的一天,一个电话让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我接到了村里老书记的电话,他说家乡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需要在外年轻人回来建设家乡。”宋雨春说,那天,和老书记在电话里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想到自己能利用所学,为家乡人民做点事,便欣然答应了。2016年7月,宋雨春成功当选为邱台村党支部副书记。“当时竟然是全票通过,我觉得这份信任我无论如何都不能辜负,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服务好邱台村的群众。”回想起那一幕,宋雨春依然难忘。几年来,她每天穿梭在基层,和农户零距离接触解决各种问题,不断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让村集体有收入、有亮点。2021年1月,宋雨春又全票通过当选邱台村党支部书记。
不拘一格,“用”活人才。近年来,泗洪县不断强化本土人才培育,提升“战斗力”。扎实开展本土人才培育计划,为农业产业升级打造“智囊团”,充分挖掘和培养一批优秀农村青年、乡贤、实用人才和职业农民。年轻的人头脑活,如何用到农村工作中去呢?“90”后的刘元梦,是临淮镇胜利社区党总支书记,2016年大学毕业后,和很多同学一样,选择留在上海工作。然而,从小生活在洪泽湖边的她,对家乡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依恋。2019年以前,胜利村的人们世代生活在洪泽湖边,以养殖、捕捞为生。2019年6月,当地实施整村生态搬迁,渔民们入住了胜利家园小区,上岸后的人们亟需谋求新的产业。为改变上岸渔民的生活,刘元梦带领社区“两委”干部大力发展新型富民产业,依托临淮镇特色旅游资源,推进村居产业发展,先后建成“半岛渔莊”民宿、冷冻加工厂、飞地养殖基地等,彻底解决退捕渔民就业问题,目前已带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500余人。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直播悄然兴起,刘元梦便自学直播,利用直播宣传家乡的风土人情。“工作之余,我用手机拍摄家乡的风景、社区的民宿,并发布到网络上,结果很多人给我留言。于是我立即拍摄了一段介绍民宿的短视频,浏览量达12万。”刘元梦说,这条视频让她开始“触网”直播,这是让大众了解家乡旅游的“窗口”。“希望美丽家乡能被更多人知晓。”刘元梦说,“家乡还有很多优质的水产品,希望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带动更多人打开销售渠道,走上创业致富的新路子。”
多措并举,“育”强人才。实施“头雁”领航工程,鼓励驻村干部以自身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向所驻村提供产业指导、农技服务、法律咨询等;依托农业人才专家服务团,常态化开展人才基层行活动,“手把手”为农民指导生产、答疑解惑。“家人们,这个粉丝是我们这边红薯制作而成的,不添加任何科技与狠活,所以大家放心购买。点击小黄车下单就OK了。”每晚晚上七点半,一部手机,一个支架,泗洪县朱湖镇庄塘村党支部书记刘玉明开启了新一天的直播。刘玉明说,都说村干部是“领头雁”,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能让百姓们口袋鼓起来,生活美起来,日子好起来,就是自己的奋斗目标。现在他的短视频平台有近1万的活跃粉丝,每天晚上在直播间等农家好物的粉丝也都很多,定向成交破千元,全网水果带货排行榜第六名。当手机成为“新农具”时,越来越多充满“乡土气息”的短视频都在推动了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实力演绎了“新农活”丰收和增收“钱景”。
当手机成为农具,他们“跨界”当了主播。不得不说,人才是乡村振兴中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要素,泗洪县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梁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