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点亮城市文化生活
(资料图片)
越来越多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承载的是无穷的精神力量
【事件】“博物馆热”在今年这个夏天不断升温,从一票难求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到几乎天天满员的河南博物院,从因山水园林风格走红的苏州博物馆,到凭借文创产品出圈的湖北省博物馆,“到博物馆去”已成为一种生活新方式、社会新风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6565家,免费开放率超过90%。
【点评】
有一位博物馆负责人回忆,多年前,他在一家博物馆看到一群当地大学生围着展柜抄展品说明。当被问到是否经常来参观时,学生们却说是第一次来。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一册册历史典籍……这些藏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展览质量越来越高。如今,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边看展、边学习,通过立体鲜活的文物感悟文化传承;一些博物馆为环卫工人、司乘人员、快递员、外卖员等举办专场活动,让一线劳动者更好体验文化魅力,增加了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的社区和博物馆联合举办活动,丰富了社区老人的生活。走进博物馆的门槛降低了,博物馆和人们的距离拉近了,博物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普惠性不断增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博物馆释放出的独特文化吸引力,擦亮了城市名片,形成了巨大的“溢出效应”。今年夏天,各大博物馆爆满的行李寄存处,成为观察博物馆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独特窗口。“跟着博物馆去旅行”成为不少游客青睐的出游形式,有力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经济是城市的体格,人文是城市的灵魂。不少城市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地域文化,为经济活动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让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和谐共生、相互助力。
也要看到,随着公众参观热情持续高涨,预约难等情况随之出现,还有“黄牛”趁虚而入,将免费门票变成“讲解套餐”高价出售,损害了博物馆的便民性,也给博物馆管理运营带来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文物局前不久印发通知,就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也采取系列措施来优化服务。有的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参观人数限额,优化服务供给;有的博物馆出台专项管理办法,规范社会讲解,优化参观体验;有的博物馆联合警方,对“黄牛”进行专项打击,宣传引导观众共同抵制“代抢”等扰乱参观秩序的行为。多措并举,才能更好让热度留存下来,把文化传承下去。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越来越多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承载的是无穷的精神力量,点亮的是充实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这所亲切的大学校里,增长“何以文明”的见识,触发“何以中国”“旧邦新命”的深思,思接千载、鉴往知来,更多人将涵养深厚的文化情怀,增强“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底气。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4日 06 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