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见|这条赛道上,跑赢究竟靠什么?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5872人竞争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的一个行政执法员岗位;

2022年国考,2万多人竞争西藏阿里地区邮政管理局的一个主任科员岗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知从何时起,报考公务员的热潮席卷全国。考公大军戏谑:“宇宙的尽头是考公”,“一战”不成,“二战”“三战”,不上岸不罢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再创历史新高。毕业后去哪里?考公、考编、应聘国企仍然是最热的赛道。

是不是所有岗位的招聘都像考公、考编这样“卷”呢?

01

考研能否增加竞聘砝码

自2020年起,国家公务员连续3年扩招,但扩招名额和报考人数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今年国考共计划招录3.71万人,较上一年增长了18.7%,而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59.77万人,平均约70人竞争1个岗位。

今年国考招录对学历的要求继续提高,“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招录计划在增加,低学历者的机会越来越少:“仅限大专”的职位没有了,“大专及以上”的招录计划比去年减少133人,“大专或本科”的招录计划比去年减少46人。

纪洋本科毕业于安徽某知名大学理科专业,以他的班级为例,全班共32人,考研22人,“一战”上岸人数11人;考研“二战”人数4人,上岸人数1人。考研人数占68.75%,“一战”成功率只有50%。

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今年3月联合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有50.44%的大学生打算读研。新东方今年5月发布的《2024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则显示,去除保研招生名额后,2023年考研的真实报录比为5.7,也就是说,平均约6位考研报名者中仅有1人会被录取。

另据《新京报》报道,今年北京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的毕业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早在2021年,上海就有近1/3的高校,研究生毕业人数超过本科生。南京的高校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例如,南京大学2022届毕业生共9563人,本科毕业生仅占33.01%。

面对僧多粥少的考公、考编热门岗位,研究生势必下沉,与本科生竞争,加剧内卷。

02

放下身段才能站得更高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诞生了一个“新型职业”——“全职儿女”:子女以做家务、陪护老人为工作内容,换取父母等长辈的报酬。这比“啃老”好听一点,但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只是过渡阶段,他们最终的目标还是考研、考公。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能在家里做家务和陪护,为什么不能索性进入家政行业就业呢?

很多人认为,家政干的就是伺候人的活儿。孩子辛辛苦苦进了大学,毕业后起码应该是个白领,干家政,心里不乐意,面子上也过不去。南京某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说,根本招不到大学生为老人提供一线服务,极个别的大学生来机构都是往管理岗位培养的。

为解决就业难题,商务部等16部门近期联合发布《2023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鼓励大学生到家政行业就业创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保补贴。鼓励家政企业、家政培训机构开展校园招聘。

都说劳动不分贵贱,但在面临选择时,总是有人不能免俗。

有一些大学生对工作的选择有自己的理想:经常加班?不要!总是出差?不要!条件艰苦?不要!收入不稳?不要!考公、考编?收入稳定,又有面子,要!可是,真当上了公务员,就不用加班,不用吃苦,就没有职场压力和烦恼了吗?

内卷,折射了经济大背景下的就业价值观,暗藏就业鄙视心态。未就业,未必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没找到心目中的好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才是好工作!

北大才子陆步轩卖猪肉,创出了品牌,迈上了人生新高度。

南京市浦口区城管局浦诚女子机扫队,队员大部分都有大学学历。“一人一车”的工作效率,相当于6个普通环卫工人的工作。这些知识型、技术型人才提高了环卫行业的标准化、精细化程度,多次受到表彰。

有时,放下身段,才能站得更高。

图片来源:浦口城市管理

03

做好规划是精准就业的良方

大学生就业的内卷现象,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个人规划与岗位需求出现了错位。

南京市养老服务互助时间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秀莲认为,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清晰,对社会行业和就业政策不了解,就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职业规划,规避的是就业的盲目性,划定的是精准的职业目标。

林航,毕业于南航金城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因为父母很早就指引他做好职业技能储备的思想,所以他在大一时就启动了嵌入式职业技术学习,大三暑假便获得了三星全球研发中心的研发offer。

提前进行职业规划,针对目标提前准备,积累经验,对求职大有裨益。

一辈子做一件事,可以做到极致,成为行家里手。如果能一辈子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又何其幸哉?这样的人生规划,比职业规划更有远见。

当然,做好职业规划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服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规划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委托培养,产教融合的模式之一。用人单位委托学校定向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学生从学校到单位无缝衔接,既省去了培养员工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也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其实,我国产教融合的探索从未停止。1983年,教育部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订总体合作协议,在国家层面诞生了“双元制”职业教育项目,即学生在学校学习,同时在企业接受培训,并参加德国工商行会证书考试。学生完成学业后,就是一名拥有完整理论知识和多年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40年来,中德双方以这种模式合作了多个项目,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

在城市层面,如果能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则会让就业赛道分布得更均衡。

既要让企业精准吸引人才,又要让人才精准找到合适的岗位,这是就业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自2019年开始,南京市人社局连续5年发布《南京市年度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分析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企业现状、人才现状、人才需求等相关数据,提供就业指引。2018年到2022年,南京大专以上新增就业参保人数达180万,扶持大学生成功创业3万多人。

认真挑选一个岗位让自己满意让父母放心,这本身没有错,但眼下,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先干起来。当你投入进去后,或许你会发现,这条道路同样是一条康庄大道。

(文内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关键词: